“為非洲緩解糧食問題作出貢獻”
金黃的稻田里,當地農民正忙碌著收割水稻……距離馬達加斯加首都塔那那利佛35公里的馬義奇雜交水稻高產示范基地,近日迎來豐收(見上圖,袁氏馬達加斯加農業(yè)發(fā)展有限公司供圖)。據介紹,當地種植雜交水稻的農戶平均稻谷單產達每公頃7.5噸,最高單產超過每公頃10噸。馬達加斯加農業(yè)、畜牧業(yè)和漁業(yè)部部長呂西安·拉那利維魯專程來到田間察看,并表示祝賀。
馬義奇雜交水稻高產示范基地原是馬達加斯加農業(yè)部門下屬的一處研究中心,此前有來自其他國家的援馬農業(yè)項目在這里進行,效果都不理想。2007年以來,根據中馬兩國簽署的協議,中國政府專家及袁氏馬達加斯加農業(yè)發(fā)展有限公司等相關企業(yè)帶來先進水稻種植技術,在當地推廣雜交水稻種植。
“中國雜交水稻幫助我們緩解了糧食問題。從今年起,我們將動員一切力量,推動雜交水稻在全國大面積種植?!眳挝靼病だ抢S魯表示,“糧食安全對于一個國家至關重要。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、很多國家糧食進口面臨困難的背景下,雜交水稻為馬達加斯加糧食安全提供重要保障。多年來,中國的農業(yè)專家將雜交水稻種子和先進技術帶到非洲,為非洲緩解糧食問題作出貢獻?!睋?,馬達加斯加農業(yè)部門正積極推廣中國雜交水稻種植技術,預計5年內實現糧食自給,并能向其他非洲國家出口。
去年5月,中國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非洲分中心在馬達加斯加成立,致力于協助培養(yǎng)更多當地先進農業(yè)技術人員,并利用馬達加斯加的多樣環(huán)境,選育適合不同非洲國家的雜交水稻品種。自非洲分中心成立以來,已有超過200人次通過課堂授課、田間實踐等形式學習種植雜交水稻技術并在各地推廣。
“中國專家?guī)ьI當地農民種植雜交水稻,成果喜人。這樣的技術應該被推廣至更多非洲國家,支持非洲應對糧食安全問題,為實現聯合國可持續(xù)發(fā)展目標中的‘零饑餓’愿景增添信心。”聯合國糧農組織駐馬達加斯加、毛里求斯、塞舌爾和科摩羅四國總代表塔拉·帕特里克在參觀基地后說。
免責聲明:中廣食安對文中陳述、觀點判斷保持中立,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、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。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,請讀者僅作參考,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。 本網站轉載圖片、文字之類版權申明,本網站無法鑒別所上傳圖片或文字的知識版權,如果侵犯,請及時通知我們,本網站將在第一時間及時刪除。
我來說兩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