無酒不成禮,皇溝馥香詮釋了怎樣的禮樂精神?
2025年03月17日
中國食品新聞網訊(李志強)黃河滔滔,華夏泱泱。五千年前,黃帝于中原大地肇啟文明,制衣冠、定禮樂、播百谷,以“垂衣裳而天下治”的智慧奠定華夏文明之基。
周代以后,黃帝作為華夏共祖的信仰逐漸凝結,而真正使其升華為民族精神圖騰的,是漢代“罷黜百家,獨尊儒術”的文化整合。司馬遷《史記》開篇即言“黃帝者,少典之子”,班固《漢書》以五德終始說構建歷史譜系,董仲舒以天人感應論賦予禮制神圣性,此后,供奉黃帝從族群記憶升華為國家儀典,美酒更成為溝通天地、聯結古今的文明符號。
當漢武帝在汾陰祭祀黃帝時,太初歷的制定讓黃帝紀年正式成為中華文明的時間坐標,成為聯結古今的文明符號。因此,酒在漢代不僅是技藝,更是禮制的重要載體。
皇溝馥香酒,恰是對漢代禮樂精神的當代詮釋?;蕼显趥鞒杏莱蔷d延數千年的漢代“酂白酒”酎酒釀藝基礎上進行了新時代的創(chuàng)新,通過“培香泥、立復窖、育曲種、制馥曲”的香型突破,創(chuàng)立了多糧多曲同窖釀,多香多味融合共生,“一窖四香,一口四香”的馥香風味美學,成為了漢酒技藝千載傳承樣本和漢酒文化活態(tài)表達典范。當馥香美酒再次代表天下美酒供奉黃帝,當酒液注入青銅酒器中,升騰而起的不僅是氤氳酒香,更是《周易》“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”的文明自覺,是沿襲千年禮制文明的再現,更是皇溝酒業(yè)以一杯美酒敬獻人文始祖的虔誠之心。
從軒轅黃帝到大漢“大一統(tǒng)”的民族精神,從青銅酒器以禮制序到海內外華人中原拜祖。變的是拜祖的形式,不變的是“慎終追遠”的中華血脈?;蕼暇茦I(yè)以酒載道,讓漢酒文化在當代煥發(fā)新生,一杯美酒,成為喚醒文化認同、凝聚民族精神的情感紐帶。當我們舉杯馥香,流轉于舌尖的不止美酒,更是傳承千年的漢酒文化之味。
我來說兩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