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仰韶故事會】1921年的仰韶村,一個地質(zhì)學家發(fā)現(xiàn)了什么?
人有哲學三問,之一,我從哪里來?
一個國家,如果需要廣泛的民族認可和強大的凝聚力,更需要解決類似的問題,我們從哪里來?我們的文明起源于何處?
回答這個問題,不得不說起一個關于考古的故事。
(一)緣起,踏上中國的土地
安特生,全名約翰·古納·安特生,1874年出生于瑞典的Kinsta,1902年,在瑞典烏普薩拉大學獲得博士學位,1906年在校任教,并兼任瑞典地質(zhì)調(diào)查所所長。1914年,安特生接到中國政府的邀請,聘請他為中國北洋政府農(nóng)商部礦政司顧問。
這一年,40歲的安特生,選擇了踏上前往中國的路。這里,有一個人值得一提,那就是瑞典地質(zhì)學家——斯文·赫定。同在1901年春,安特生選擇出發(fā)考察南極,因事前準備不足,無果而返。而斯文·赫定卻來到了中國,在羅布泊考察時,無意間發(fā)現(xiàn)了震驚中外的樓蘭古城遺址。對比之下,安特生后悔錯選了南極探險,這也讓他對未知的中國向往不已。
1914年的春天,安特生從瑞典出發(fā),先到印度,再幾經(jīng)輾轉,進入新疆,沿著塔里木河向中國內(nèi)地前進。此時已是4月,順著塔里木河,安特生坐在船頭,觀賞著兩岸怡人風光。他的手中是一本考古巨著《絲綢之路》——一經(jīng)出版就轟動了整個歐洲。也許安特生,會默默感嘆此行的姍姍來遲;然而,安特生也許不會想到,直到他1926年返回瑞典,在中國的12年里,正是他一生中最輝煌的時刻。
作為一名礦政顧問,安特生的主要職責是協(xié)助尋找鐵礦和煤礦。前幾年,他穿梭在山嶺之中,風餐露宿,鉆山溝,爬土塬,先后在河北、河南、山西等地發(fā)現(xiàn)鐵礦、煤礦等。為此,安特生卓越的工作能力得到了中國政府極高的認可和贊譽。后來,軍閥混戰(zhàn),探礦工作難以為繼,安特生逐漸把興趣轉向古生物化石收藏方面,開始了古生物化石的調(diào)查和采集。
(二)一次邂逅,初聞仰韶村
1917年春,安特生乘火車前往洛陽時,看到在火車盡頭坐著一位衣著簡樸的西方女士。安特生上前與之交談。這位女士,就是瑪利亞,是一位來自瑞典的傳教士,在河南新安縣進行傳教。雙方在火車相談甚歡,并互相留下了聯(lián)系方式。后來,瑪利亞為安特生提供一些關于古生物化石方面的信息。在1918年11月,安特生特意來到河南新安縣,瑪利亞帶著安特生在山區(qū)里進行詳細的考察,并推薦他去澠池一帶看看,正是這個指引,安特生將與仰韶村結下不解之緣。
1920年秋,安特生安排助手劉長山在河南洛陽以西地區(qū)進行考察,12月冬,劉長山帶著從仰韶村采集收購的數(shù)百件石斧、石刀、陶片等回到了北京,這讓安特生大為吃驚。通過對這些石器、陶片等的研究,安特生推斷,仰韶村可能有一個相當大的新石器時代遺址,很有必要進行一次考古發(fā)掘。
(三)1921年,情結仰韶村
1921年4月18日,安特生一行經(jīng)過一番舟車勞頓,來到了河南澠池縣仰韶村。仰韶村南平北陡,北有一山,山名韶山,韶山不高,但立在溝底看韶山非仰望不可,其村因此得名為仰韶村。
在接下來八天的時間里,他們在村子周圍觀測、考察,收集破碎陶片、石器,骨頭等,并進行分類裝袋,足足裝滿了幾大箱,才踏上了返程。
1921年10月,安特生不停奔波,終于獲得中國政府的發(fā)掘?qū)徟?,并得到中國地質(zhì)局調(diào)查所、河南省及澠池縣政府的大力支持。安特生和中國地質(zhì)學家袁復禮、奧地利古生物學家?guī)煹に够纫黄?,又一次踏進了仰韶村。安特生工作極其認真,整天呆在工地上指導挖掘工作,不忽視任何一個細節(jié),而和他一起工作的中國學者,也學到了不少關于近代考古的知識,科學原則,理念和方法。
(左二位安特生)
國學大師胡適曾在他的日記里稱贊“他(安特生)方法很精密,他的斷案也很慎重……他自己的方法,重在每一物的環(huán)境;他首先把發(fā)掘區(qū)畫出層次,每一層的出品皆分層記載;以后如發(fā)生問題,物物皆可復按?!?/span>
作為仰韶村遺址首次發(fā)掘,從1921年10月27日到12月1日,整整36天,這次共發(fā)掘17個遺址點、10座墓葬,發(fā)現(xiàn)遺址面積約24萬平方米左右,文化層平均厚度達3米,出土大量石器、陶器、骨器;依照國際考古學慣例,安特生將這次發(fā)現(xiàn)命名為“仰韶文化”。
1921年10月27日,這一天,別具意義,它開啟了中國田野考古的帷幕。無論是對于中國,還是安特生,或者仰韶村,都意義非凡。
正如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長陳星燦說:“仰韶村是中國發(fā)現(xiàn)的第一個史前村落,仰韶文化也是發(fā)現(xiàn)的第一個中國史前文化。這一發(fā)現(xiàn)將中國歷史從人們熟知的商周時期向前推進了至少兩千年。““在此之前,中國文化給人的感覺,就好像老子,剛生下來就是個白胡子老頭,一落地就會用鐵、用銅。其實人們不知道,它也有一個漫長的童年?!标愋菭N先生把發(fā)現(xiàn)仰韶文化比喻成“重拾了自己的童年”。
(四)砥礪前行,仰韶考古百年路
在仰韶村出土大量的典雅美麗的彩陶,讓安特生興奮不已,他埋頭其中,日夜不綴。但當時材料有限,安特生在比較了仰韶彩陶和西方、中東等地彩陶后,認為中國彩陶是從西方經(jīng)新疆傳入,提出了著名的“中國文化西來”假說。然而,當時的中國積貧積弱,這種假說,無疑刺激了無數(shù)中國學者。梁思永、尹達、夏鼐……,一代代考古學者投身其中,開啟了長達幾十年的“中國文化西來說”的爭論與辯正。一代又一代的考古人對仰韶文化源頭的進行不懈探尋,證實了仰韶文化出自本土,證明了中國擁有史前文明,向前拓展著中國文明起源。
仰韶村遺址考古已歷經(jīng)百年,在2020年的第四次考古挖掘有重大成果顯示:在遺址中期、晚期的小口尖瓶樣品中檢測出谷物發(fā)酵酒殘留。證實了中國酒源源于7000年前的仰韶文化時期。傳承則不朽,創(chuàng)新則流長;一脈酒香綿延7000余年,在今天,成為一杯香飄華夏的仰韶酒,承載著7000年的仰韶文化,再現(xiàn)昔日的榮光!
如今,安特生當年在仰韶村考古發(fā)掘時住過的小院坐落在仰韶村西北角,坐北朝南,前房后窯,青磚包石頭心的山墻,斑斑駁駁,愈顯蒼老,它靜謐卻孕育著力量,靜靜地向每一位踏進這個小院里的人訴說著一百多年的故事。因為一個人,一次發(fā)掘,讓一個小村莊聞名中外,讓仰韶文化成為了一種文化符號,連綴起中華文明發(fā)展脈絡,在中華文明的星空中熠熠生輝。
漫漫百年中國現(xiàn)代考古路,澠池仰韶村遺址是起點,也是榮光。
這里,記錄著千年之外的時光;
這里,讓我們看見閃閃的過往。
這里,讓我們繼續(xù)傳承與發(fā)揚。(吳洪)
我來說兩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