農村食品市場不應成為“山寨食品”等假冒偽劣產品的“傾銷地”
市場監(jiān)管總局、公安部、農業(yè)農村部近日聯(lián)合發(fā)布10件農村假冒偽劣食品專項執(zhí)法行動典型案例。據介紹,2020年10月,市場監(jiān)管總局、公安部、農業(yè)農村部、商務部、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聯(lián)合印發(fā)通知,在全國范圍內開展為期一年的農村假冒偽劣食品專項執(zhí)法行動,嚴厲打擊經營未經檢驗檢疫的肉類、食品中添加非食用物質、“三無”食品、超過保質期食品等人民群眾深惡痛絕的違法行為。
據了解,在各地農村市場里,假冒偽劣食品的品種和來源很多,有的是“山寨食品”,有的是“黑作坊食品”。由于這些假冒偽劣食品價格較低,加之,許多村民對正品食品和山寨食品與黑作坊食品又分辨不清,因而,在各地農村市場里,各種“山寨食品”“黑作坊食品”很有市場。
其實,無論是“山寨食品”,還是“黑作坊食品”,它們之所以能泛濫于各地農村市場,關鍵在于生產廠家的手法和隱蔽性十分高明。就拿山寨食品“云碧”飲料來說吧,不但瓶子的大小、顏色、外包裝等都一模一樣,就連“云”字也寫成了繁體的“雲”字,讓人一眼根本看不出到底是“雪碧”,還是“雲碧”。加之,這些“山寨食品”往往在價格上要便宜不少,因而很多村民即使發(fā)現(xiàn)“有假”,也懶得去計較。這無形中,也給這些“山寨食品”有了可乘之機。
俗話說:“民以食為天,食以安為先?!币虼?,筆者以為,要謹防農村淪為假冒偽劣食品的“傾銷地”,還需用“重典”。首先,要強化最嚴的市場監(jiān)管。要加大各地市場的檢查、監(jiān)管力度,重點查處事關消費者生命安全的食品制假售假行為。其次,要制定最嚴的巨額懲罰制度。對那些被查實的食品制假售假的生產企業(yè),要采取最嚴的“巨額懲罰”,要通過巨額懲罰使其傾家蕩產,付出“沉重的代價”,使其不敢制造、生產、銷售各種“山寨食品”和“黑作坊食品”。其三,要采取“直接入刑”制。對情節(jié)嚴重、影響惡劣的危害食品安全刑事案件依法從重判罰,并要加快完善辦理危害食品安全刑事案件的司法解釋,推動危害食品安全的制假售假行為“直接入刑”。同時,要制定內部舉報人制度。要積極鼓勵內部人檢舉揭發(fā),并給予舉報人一定的重獎,從源頭上有效遏制假冒偽劣食品的制造、生產和銷售。
當然,還需要加強企業(yè)自律教育,加大誠信宣傳力度,促使企業(yè)誠信生產、誠信經營,以此來有效控制食品制假售假的違法行為。
打擊“假冒偽劣食品”雖是一個長期而艱巨的過程,但筆者相信,只要完善法律法規(guī)、加強市場監(jiān)管、制定懲罰機制、實行直接入刑、加強企業(yè)自律教育等一系列“重典”舉措, 就一定能讓各種“假冒偽劣食品”無立足之地,從而使各地農村市場得到進一步的凈化,以給廣大農村消費者一個安全、無憂的消費市場,確保廣大人民群眾“舌尖上的安全”。(編輯 李闖)
免責聲明:凡本網注明“來源:XXX(非中國食品新聞網)”的作品,均轉自其他媒體,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,僅供網友學習參考使用,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。著作權及版權歸原作者所有,轉載無意侵犯版權,如有內容、版權和其他相關問題,請速與本網聯(lián)系,我們將盡快處理。
我來說兩句